送苏侍御从仁使蜀

骢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
风云行剑阁,钲鼓动松潘。
事在西戎部,功亏旧将坛。
怀柔亦边略,要识圣恩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是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时代精神。

诗歌的开篇“骢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描绘了一幅行旅匆匆、季节更替的景象。骢马,即青骢马,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信使骑乘,此处借指使者即将启程;玄冥,即冬季的象征,暗含岁月流逝之意。这两句不仅营造了一种旅途艰辛的氛围,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大事。

“风云行剑阁,钲鼓动松潘”两句则转向了具体的地理环境。剑阁和松潘均为当时的边塞重镇,风云变幻之中,象征着国家安危与边地的紧张局势。通过这一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使者即将面临的复杂局面的关切和忧虑。

在后两句中,“事在西戎部,功亏旧将坛”则揭示了此次出使的深层意义。西戎部暗示着边疆战事的严峻,而旧将坛则可能象征着对过去军事功绩的回顾。郑善夫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心及对将领忠诚的期望。

“怀柔亦边略,要识圣恩宽”则是对使者职责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怀柔”指的是安抚边疆的策略,而“边略”则是指军事策略。诗人希望使者能够兼顾两者,既要有军事行动的果断,也要有政治安抚的智慧。同时,这也反映了郑善夫本人对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以及对皇帝宽大政策的支持。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展示作者深邃思想的艺术佳作。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郑善夫的文学才华,也让人深思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国计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