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余庵竹石 其七

疏篁非楚材,白石岂荆璞。
一备任公竿,一充鹤鸣错。
微物尚多庸,余生久沦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飨余庵竹石·其七》是明代诗人郑文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在这首诗中,郑文康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通过“疏篁非楚材,白石岂荆璞”这两句来描绘竹林与岩石的质朴无华。竹子通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岩石则被视作坚硬和不屈的标志。然而,在这里,诗人却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讽刺,暗示这些看似普通的自然物也难以逃脱被滥用的命运。

诗中的“一备任公竿,一充鹤鸣错”进一步揭示了竹子和岩石的不同命运。任公,即指任安道,是郑文康的朋友,他常用竹子制作各种物品,如琴、笛等。鹤鸣错可能是指用竹子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响,与鹤鸣相混淆。这里的“错”字,既表达了鹤鸣的声音与竹子的搭配,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搭配的无奈与批评。

“微物尚多庸,余生久沦落”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这里的“庸”,意味着平凡、普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辛酸,即使拥有许多微不足道的物品,自己的一生却始终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这种情感表达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飨余庵竹石·其七》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竹子与岩石的自然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切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