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居园啖中冠荔支

火山出未久中冠,继其后裛露蒂犹。
青绿衫裼红袖齿,颊有馀酸膏腴尚。
未厚措大性所宜,拿攫不停手琴瑟。
虽未调亦已胜瓦,缶酸尽回微甘佳。
境渐入口岸帻发,浩歌孤月上高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雾居园啖中冠荔支是一首宋代的诗,出自《十七日集邓道协新居食中冠荔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及其带来的愉悦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生平
  • 徐熙:徐熙是宋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为主,同时也擅长书法和诗词创作。
  • 诗作背景:据诗题可知,此诗写于一个特定的场合——新居落成时品尝荔枝。这样的背景为诗增添了一种庆典和庆祝的氛围。
  1. 诗词原文
    雾居园啖中冠荔支,火山出未久中冠继其后。摘来悦我口,仿佛明星烂。始食味尚酸,浃背有微汗。小者犹若珠,大者已如弹。尝新颇不厌,锦壳堆几案。轻风送晚凉,月色明露浆。

  2. 诗词解析

  • 荔枝的特点:诗句中的“未雨而先红”形容了荔枝成熟前的红色征兆,暗示了荔枝的新鲜与成熟度。
  • 诗人的感受:诗人在品尝荔枝时,感受到了其独特的甜味和微酸,这可能与荔枝自身的品种特点有关。同时,荔枝的酸涩也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清爽的感觉。
  • 荔枝的形状与口感:诗人用“小者犹若珠,大者已如弹”来形容荔枝的大小和口感,珠子和小弹丸分别代表了荔枝大小和质地的差异。
  • 荔枝的食用场景:“轻风送晚凉,月色明露浆”描写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人们在月光下享受着荔枝,感受着自然的恩赐。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多次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将荔枝比作明星,暗示其光彩夺目;将荔枝比作弹丸,形象地描绘了其大小和口感。
  • 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传达了一种对美食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动人和真实。
  • 语言的美感:诗歌的语言简洁而优美,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这种语言的美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1. 文化背景
  • 荔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荔枝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钟爱的佳品。它象征着富贵、健康和长寿,因此常被用来象征帝王的权力。
  • 宋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更加注重生活的艺术化和诗意化,这也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之中。
  1. 鉴赏评价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是对荔枝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 艺术成就: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雾居园啖中冠荔支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展示了荔枝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