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辞

杨烈妇,情可伤,生平雅操冰与霜。
小姑作逆诚无良,众人默默将谁匡。
直言为姑陈,丹心照中堂。
不惜一人生,大义或可扬。
何意触姑怒,青蝇白璧反无光。
抱我寸心曲,终始谁能详。
死以天下事,辱为小姑偿。
彼苍不堕泪,万古摧肝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烈妇辞》是明代赵完璧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表达了对杨烈妇的敬仰和对其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对杨烈妇生平的描述,展示了其冰清玉洁的性格和为大义而献身的精神。以下是对《杨烈妇辞》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杨烈妇辞》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女性在家庭中面临种种困境,但她们依然保持着坚强和正直的品质。
  •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她们往往被忽视甚至压迫。《杨烈妇辞》通过赞扬杨烈妇的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1. 主要内容
  • 全诗共四句,以“杨烈妇,情可伤,生平雅操冰与霜”开头,描绘了杨烈妇的坚贞不屈和崇高品质。接着,诗人以“小姑作逆诚无良,众人默默将谁匡”表达了当时社会对杨烈妇行为的不理解和冷漠。
  • “直言为姑陈,丹心照中堂。不惜一人生,大义或可扬。”这几句进一步描述了杨烈妇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行为,展现了她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担当。
  • “何意触姑怒,青蝇白璧反无光。”揭示了杨烈妇的行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理解,但最终未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反而遭到了误解和排斥。
  • 最后两句“抱我寸心曲,终始谁能详。死以天下事,辱为小姑偿。”表达了诗人对杨烈妇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1. 艺术特点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杨烈妇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
  • 诗歌结构紧凑,前后呼应,通过对杨烈妇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她为国家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杨烈妇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杨烈妇辞》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杨烈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和所面临的困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