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冬夜

羁客当寒夜,惊魂自不眠。
风帘清寂寂,霜月冷娟娟。
衰鬓淮阴道,归心岁暮天。
敝裘拥独坐,谯鼓暗云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阴冬夜》是明代赵完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山东胶州(今山东省胶州市)人。他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于诗词,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归家途经淮阴之时,具体年代不详。
  • 创作缘由:在寒冷的冬夜里,诗人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不安,遂将这种感受化为诗歌,以抒写羁旅客子的心绪和岁月的沧桑感。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淮阴冬夜》羁客当寒夜,惊魂自不眠。风帘清寂寂,霜月冷娟娟。衰鬓淮阴道,归心岁暮天。敝裘拥独坐,谯鼓暗云川。
  • 诗意解析:首句“羁客当寒夜”,描绘了旅人在冬夜中的孤独状态,表达了内心的惊恐不安;次句“惊魂自不眠”,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和旅人的失眠状况。第三句“风帘清寂寂”,通过风帘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第四句“霜月冷娟娟”,则通过霜月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接下来的两句“衰鬓淮阴道”,抒发了诗人年岁已高、鬓发斑白的情感;末句“敝裘拥独坐”,表现了诗人在寒冷中独自坐着的情景,以及内心的寂寞与凄凉。最后一句“谯鼓暗云川”,则通过谯楼鼓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夜色和旅人的孤独感受。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风帘、霜月、衰鬓、归心、敝裘等意象,构建出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冬夜景象,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羁旅生活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语言特色: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细腻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淮阴冬夜》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窗口。
  • 文学价值:该诗在明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审美价值:从诗歌的艺术角度来看,《淮阴冬夜》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展现了作者卓越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能。

《淮阴冬夜》不仅是明代文人赵完璧的一首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把握,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采和特点。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了解《淮阴冬夜》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无疑会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