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大寺留题

今朝方外堪乘兴,廿载江湖只梦思。
老去烟花休浪笑,向来猿鹤果相疑。
松根草坐春从暖,竹里溪行昼每迟。
世虑久知非我意,人间何物更多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大寺留题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游览名胜时所感而题写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熊卓(生卒年不详),字文度,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明代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熊卓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诗歌原文:今朝方外堪乘兴,廿载江湖只梦思。老去烟花休浪笑,向来猿鹤果相疑。松根草坐春从暖,竹里溪行昼每迟。世虑久知非我意,人间何物更多岐。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杭州天竺、灵隐两寺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之美的留恋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松根草坐春从暖”和“竹里溪行昼每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悠闲心情。同时,诗中的“世虑久知非我意,人间何物更多岐”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纷扰世俗的疏离感。
  4. 艺术特色:熊卓的《寓大寺留题》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烟云”、“松树”、“竹子”、“清泉”等,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次,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如“老去烟花休浪笑”和“向来猿鹤果相疑”,既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最后,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通过了解熊卓的《寓大寺留题》及其艺术特色,人们可以深入感受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