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即事二首 其二

紫鲤春潮活活,黄鹂夏木阴阴。
竹下茶炉烟起,床头酒瓮香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皋即事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熊明遇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对家乡、岁月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东皋昔是登临地,令节兼逢作赋才。
    草木始衰吾已老,溪山无恙首重回。
    荒台久埽秦佗迹,寝庙仍为汉将开。

  2. 诗意解析

  • 登高怀古:诗中“令节”指的是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古人常在此日登高望远,抒发情感。而“作赋才”则表明诗人在此时有感于物,有感于景,因而创作出新的诗句或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 时光流逝:“草木始衰吾已老”这句诗反映了时间对人的影响。随着年岁的增长,自然界中的花草开始凋零,而作者本人也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故土情深:“溪山无恙首重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川的深厚感情。尽管已经离开多年,但当他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时,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这让他感到亲切和安心。
  • 历史沧桑:“荒台久埽秦佗迹,寝庙仍为汉将开”这两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秦代的台观已经被清理干净,汉代的寝庙仍然开放供人瞻仰。这既体现了历史的沉淀,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1. 文化背景
    《东皋即事二首·其二》创作于明朝初年,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它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个人经历的反映。

  2.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 语言简练:虽然诗歌的语言简洁,但每个字都充满了深意,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
  1. 鉴赏价值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东皋即事二首·其二’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