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石磴上,孤塔云悠悠。
半偈残碑尽,三朝白骨留。
寒灯明破殿,莫雨洗荒楸。
一段开山事,西风黄叶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扪萝石磴上,孤塔云悠悠。
半偈残碑尽,三朝白骨留。
寒灯明破殿,莫雨洗荒楸。
一段开山事,西风黄叶秋。
《圣水寺礼中峰国师塔》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章回体长篇神话小说,又名《高僧传》、《高僧自述传》,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明朝初年,在浙江金华的一座名寺——圣水寺内,有一位名叫慧通的高僧。他为了寻找佛祖释迦牟尼当年留下的舍利子而四处云游。
故事以慧通和尚为主人公展开叙述,描述了他如何历经艰辛,跋山涉水,最终来到了神秘的天竺国。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国师,这位国师不仅传授给他佛法,还带他去了一座塔,据说那里藏有佛陀的舍利子。然而,在取舍利子的过程中,慧通和尚遭遇重重困难,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险阻。
在取得舍利子后,慧通和尚将它们带回了圣水寺。他将舍利子供奉在佛像之前,让信徒们得以瞻仰。同时,他还将这些舍利子捐献给了国家,让它们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慧通和尚的求法之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佛教的传播、文化交流以及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