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送春二首 其二

绿阴和水草和烟,今夕明朝顿爽然。
才到楝花飘暮雨,已看榕叶似秋天。
乍添吟鬓刚三月,暗减闺心又一年。
不信古人痴似我,晓钟欲尽转难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送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雨夜送别春天的感伤与不舍,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其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雨中送春二首·其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不仅体现了杜甫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杜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变化,如“绿阴和水草和烟,今夕明朝顿爽然”。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也象征着时间流逝带来的美好事物瞬间消失的无奈。而“才到楝花飘暮雨,已看榕叶似秋天”则形象地描绘了季节变迁的无情,楝花与榕叶的变化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杜甫还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来体现他对自然的感慨。“乍添吟鬓刚三月,暗减闺心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受到的沧桑和寂寞。他的这种情感体验,是许多文人墨客共有的,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杜甫的诗作常常富含哲理,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深刻思考。“晓钟欲尽转难眠”中的“晓钟”可能象征着人生的某个关键时刻或阶段,而“转难眠”则反映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焦虑和不安。这样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也给读者以启示,让人深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杜甫的《雨中送春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消逝和时间流逝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