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驾春晴临宝地,钟山翠霭拥金仙。
瑶花如雨三千界,紫气成龙五百年。
风送香烟浮衮服,池涵树影拂青天。
词臣侍从何多幸,安得诗才似涌泉。
春日驾幸钟山应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驾幸钟山应制》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林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钟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皇帝御驾亲临之地的敬仰之情和随行的荣幸。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趋势。
林鸿通过“大驾春晴临宝地”一句,展现了皇帝春日驾幸钟山的壮丽场面,用“宝地”一词突出了钟山的珍贵与重要。紧接着,“钟山翠霭拥金仙”,则进一步描绘了钟山的秀美和神秘色彩,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画面感。随后,“瑶花如雨三千界,紫气成龙五百年”,则是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钟山的美丽与神秘推向高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例如,“风送香烟浮衮服”,“池涵树影拂青天”,这些意象既展现了钟山的自然美景,又通过“衮服”和“青天”等象征性元素表达了皇帝的威严与崇高地位。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感受到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深究。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林鸿作为闽中十才子的一员,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因此,研究《春日驾幸钟山应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林鸿的诗歌创作特点,也能让我们从中窥见明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春日驾幸钟山应制》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更是林鸿对于钟山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皇帝御驾亲临的敬仰之情的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及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