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雨初过暑气徂,残虹半落青天隅。
谁人探得骊龙珠,山精海怪来相呼。
十二楼台争献图,蛟螭潜泣愁水枯。
白画梦狎昆仑奴,野鬼扪舌撼户枢。
醉抛瑶杵碎冰壶,松风飒飒寒人肤。
童子汲井鸣辘轳,狂夫消渴一旦无。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是明朝杨巍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杨巍的这首诗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闻名,更因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而备受推崇。
诗中的开头描绘了夏季雨后的景象,灵雨初过暑气徂(逝去)与残虹半落青天隅(半落在青天的边缘),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夏天的炎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是某种情绪。接下来,“谁人探得骊龙珠,山精海怪来相呼”两句,通过神秘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隐喻着探索者或求索者的形象,他们如同发现宝藏的探宝者和追逐幻影的海妖一样,相互呼应,引人遐想。
诗中还描绘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例如,“十二楼台争献图,蛟螭潜泣愁水枯”,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蛟螭象征着古老的神话生物,它们在水中哀泣,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哀叹和对自然的敬畏。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文人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学修养,也能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知。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展现了杨巍作为诗人的才华,更是明朝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于热爱古典文学和中华文化的读者而言,深入阅读并理解这首诗,无疑能收获许多启发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