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祈雨官吏

官吏闵民旱,祈祷意颇敦。
六月仍不雨,四野净如髡。
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
自从前岁涝,秋禾无一根。
正赋不能入,兼之工役繁。
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鸡豚。
今日卖其子,明日复鬻孙。
子孙已卖尽,里胥还扣门。
守令犹不知,况能达至尊。
人道良多舛,天心岂少恩。
所贵修政事,及时救元元。
爱人与节用,鲁叟非空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祈雨官吏》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揭露。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杨巍,字伯谦,号梦山,山东海丰人。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曾历任武进知县、兵科给事中等官职,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后辞官归隐。
  2. 诗歌原文:《示祈雨官吏》全文如下:“官吏闵民旱,祈祷意颇敦。六月仍不雨,四野净如髡。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自从前岁涝,秋禾无一根。正赋不能入,兼之工役繁。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鸡豚。今日卖其子,明日复鬻孙。子孙已卖尽,里胥还扣门。守令犹不知,况能达至尊。”
  3. 主题意义: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政治腐败的强烈批评。通过对旱灾的描绘和官员的批判,诗人传达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4. 艺术特色:杨巍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通过对比旱灾前后的社会状况,深刻地揭示了政治腐败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示祈雨官吏》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的政治现状,也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