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疆亭馆傍城阿,明月秋深带薜萝。
见说时人多载酒,却令狂客梦中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辟疆亭馆傍城阿,明月秋深带薜萝。
见说时人多载酒,却令狂客梦中过。
《北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初,当时作者寓居洛阳,与友人王粲、岑参同游汝州阳翟的别墅,有感于世态炎凉,故作此诗抒发感慨。
原文如下:
北山独酌酒,醉舞复起寻。
岩上幽光动,惊飞宿鸟心。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杜甫寓居洛阳,与友人王粲、岑参同游汝州之阳翟别墅。此时正值秋末,日短夜长,天气渐寒,于是在月色之下饮酒以助兴,并赋诗抒怀,此即所谓“北山独酌酒”。
文学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了诗歌创作的环境与背景。第二句写诗人独酌时的情景。诗人独酌独饮,心情自然十分寂寞、凄凉,因此他借物喻情,用“独斟”来比喻自己的处境。第三句则描写独酌后的动作。杜甫独自饮酒,不禁醉舞,然后起身寻找什么,可能是找些东西来下酒,也可能是为了驱散孤独之感,或是其他原因。最后两句写诗人独酌后的所见所感。诗人独自一人在北山喝酒,喝得大醉之后,竟然像被风吹动了一样,使树上的宿鸟惊动起来。宿鸟受到惊吓,从树上飞走了。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可能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境遇很孤独,所以想借助于北山的美景使自己暂时忘却这种孤寂,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反而更加触动了内心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