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刘晴川观月 其二

长空初夜静霏微,转步却将心事违。
共说不妨幽户掩,隔窗点点是清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同刘晴川观月·其二》是明代诗人杨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在月光下共赏美景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杨爵,明代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他二十岁开始读书,经常一边耕田一边读书。同郡的韩邦奇是他的弟子。杨爵嘉靖八年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行人,升为御史。他在奉使湖广时见到饥民割肉为食的情况,上疏极谏,因此忤逆世宗皇帝,被关入诏狱几乎致死。经过五年后获释,回家十天后又被捕入狱,历经三年才得以释放。他的其他作品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1. 诗歌原文
  • 长空初夜静霏微,转步却将心事违。
  • 共说不妨幽户掩,隔窗点点是清辉。
  1. 注释解析
  • 第一句“长空初夜静霏微”,描述的是夜晚天空宁静,云层轻薄而美丽的景象。
  • 第二句“转步却将心事违”,表现了诗人行走间心情的转换,原本的思绪与当前环境不相符。
  • “共说不妨幽户掩,隔窗点点是清辉”表达了尽管周围环境幽静,但月光透过窗户洒下斑驳的光点,给人以美感。
  1. 诗作背景:杨爵身处明朝末年,政治黑暗,朝政腐败,他本人亦遭受过冤屈和苦难。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色和心情的变化,诗人试图表达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秋夜同刘晴川观月·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触动人心,也展示了杨爵作为一位文人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才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自然美、友情和人生哲思的宝贵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