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十咏 其四

复惊一叶坠庭前,坐惜年华双鬓颠。
多罪残身忘是我,迩来都付与苍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十咏·其四》是明朝杨爵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霜天雁影稀,山色与秋媚。
    境象吾素知,茅茨下清吹。

  2. 作者简介:杨爵(1394年—1467年),字孟载,号东篱老人,明代文学家,以擅长古体诗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杨爵在《秋日十咏·其四》中通过“霜天雁影稀”等句勾勒出一幅清冷而又宁静的秋日景致,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萧瑟之感。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明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杨爵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 个人遭遇:据史料记载,杨爵曾因直言谏言而被下狱,后虽获释但再次被捕长达三年,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态炎凉和人性的脆弱。
  1. 文化价值
  • 诗歌鉴赏:《秋日十咏·其四》在艺术上追求简练、含蓄,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体现了文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理解。
  • 历史价值:该作品作为明代诗歌的一部分,为我们研究明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秋日十咏·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还能洞察到他们的时代印记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