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黄

谁向西风剖麝香,馀芳浓染露华黄。
秋光老圃无人识,石竹丛丛蔓草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麝香黄》是明代诗人杨循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和情感,在文学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杨循吉(1458—1546),字君谦,明苏州府吴县人。他好读书,每有得意之作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其“颠主事”。杨循吉因多病致仕,后隐居于支硎山下,以课读经史自娱,晚年更加坚守自己的志趣。
  • 创作时期:成化二十年(1476年)中进士后,授为礼部主事。由于性格狷介且胸襟狭隘,喜欢批评别人,因此在武宗南巡时被召赋《打虎曲》。尽管受到皇帝的赏识,并被命改武人装随从左右,但杨循吉对此感到羞耻,最终辞归。
  • 创作动机:在诗歌《麝香黄》中,杨循吉借西风剖麝香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心境。
  1. 诗歌原文
  • 谁向西风剖麝香,馀芳浓染露华黄。秋光老圃无人识,石竹丛丛蔓草荒。
  1. 诗歌鉴赏
  • 意象选择:《麝香黄》中的“西风”和“麝香”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西风往往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而麝香则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美好的事物。
  • 语言风格:杨循吉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简洁而不失深意,朴素而充满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还有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事冷漠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

《麝香黄》不仅展示了杨循吉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