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移居有竹衙,平安消息报京华。
傍篱已见新生笋,穿径还侵旧种麻。
每对此君思小阮,无由缩地与陵霞。
重怀文懿归游处,啼鸟惊心泪溅花。
次韵寄侄茂仁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寄侄茂仁郎中》是明代杨守阯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杨守阯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
杨守阯,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其作品以诗歌见长,其中《次韵寄侄茂仁郎中》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中,杨守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侄女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南国移居有竹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新居的生活状态,而“平安消息报京华”则体现了作者对侄女的关心以及她的消息带给家人的喜悦。诗中的“傍篱已见新生笋,穿径还侵旧种麻”,则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同时,诗中的“每对此君思小阮,无由缩地与陵霞”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最后,“重怀文懿归游处,啼鸟惊心泪溅花”,更是将作者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次韵寄侄茂仁郎中》不仅展现了杨守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