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都宪五兄第中

冀北频年忆广西,陟冈遥望暮云低。
壶公缩地知无术,灵运登云喜有梯。
宪府冰霜全晚节,夜床风雨咏新题。
清灯坐久谈文运,五纬何时再聚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都宪五兄第中》是明代杨守阯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品原文与内容解读
  • 原文展示:冀北频年忆广西,陟冈遥望暮云低。壶公缩地知无术,灵运登云喜有梯。宪府冰霜全晚节,夜床风雨咏新题。清灯坐久谈文运,五纬何时再聚奎。
  • 内容解析:诗中的“冀北”可能指的是北方地区,而“广西”则是南方的代称。诗人通过对比南北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对故乡和友人深厚的思念之情。在诗中,“壶公”和“灵运”分别指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如传说中的壶天先生和晋代的文学家谢灵运,诗人借用他们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才华横溢之人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叹。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杨守阯(1436—1512),明代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是杨守陈的弟弟。杨守陈是成化十四年的进士,授编修后,升任南京侍读。杨守阯好学博识,师事其兄,二人学行相匹敌,均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 创作动机:此诗的创作很可能源于杨守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在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后,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如“冀北”“广西”、“壶公”“灵运”,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增加了诗的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 修辞手法:诗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壶公缩地知无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的情感饱满而真挚,无论是对故土的怀念还是对友人的深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1.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宿都宪五兄第中》作为杨守阯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历史意义:在明朝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杨守阯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困境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宿都宪五兄第中》不仅体现了杨守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