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觉衣裳薄,寒催捃拾频。
寻常村径小,来往路人新。
沼静饥鱼出,林卑宿鸟驯。
鸡豚与闾巷,不厌野夫贫。
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三”是明代杨承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关怀以及自己淡泊名利的情怀。
在这首作品中,“老觉衣裳薄,寒催捃拾频”描绘了农民在寒冷天气中劳作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沼静饥鱼出,林卑宿鸟驯”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自然界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意境。“鸡豚与闾巷,不厌野夫贫”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杨承鲲通过这首作品,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农民劳动的同情和尊重,也展示了他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后,可以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杨承鲲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寻常村径小,来往路人新”,不仅描绘了农村的小径和行人,更通过“新”字的使用,赋予了乡村生活新的生机和活力。
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紧密相连。诗人通过对稻田、池塘、树林等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鸡豚与闾巷,不厌野夫贫”一句,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翛园观刈稻咏怀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