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阴深处是吾庐,渔舍田家共一墟。
阮籍宾朋多嗜酒,郑玄奴仆谩知书。
长生不待烧丹灶,安步惟消下泽车。
昨日东郊春雨足,科头犹自带经锄。
春日山村写事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山村写事三首·其一》是明朝诗人杨光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山村春日的宁静和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杨光溥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春天的生机与和谐。诗中的“柳阴深处是吾庐,渔舍田家共一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吾庐”不仅意味着一个居住之所,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宁静与自由。同时,“渔舍田家共一墟”则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简单与纯朴,人们在自然和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诗中提到的阮籍与郑玄,分别代表了文人与学者两种生活方式。“阮籍宾朋多嗜酒,郑玄奴仆谩知书”这两句,既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社交生活,也揭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奢华。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长生不待烧丹灶,安步惟消下泽车”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长生不待烧丹灶”意味着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超越,而非肉体上的追求和依赖。而“安步惟消下泽车”,则是说在悠然自得中度过每一天,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昨日东郊春雨足,科头犹自带经锄”两句,通过描述春日里农民耕作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认知和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春日山村写事三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