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思(壬午)

红雨菲菲新燕至,佳人彩笔慵拈。
香寒衣怯懒重添。
无端寻往事,春恨锁眉尖。
小阁无风窗四启,怪他桃李盈轩。
愁消未已酒恹恹。
落红粘碧草,飞絮满清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临江仙 春思(壬午)》是宋代文人文廷式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作者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
  • 文廷式: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较高的评价,尤其在诗词方面有显著成就。《临江仙·壬午广州旧作》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
  • 小院回廊春寂寂: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小院,春日里回廊寂静,只有落花的声音在耳旁细语。
  • 画帘东畔碧云生:画帘边的碧云随风轻轻升起,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画面感。
  • 也知无雨,空滴枕边声:虽然知道天空没有下雨,但雨水却滴落在枕边,发出细微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感觉。
  • 一簇小桃开又落:描绘了庭院中一簇小桃花开放又凋零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东风相送忘相迎:东风似乎懂得人的心情,送来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带走了花朵,让人感到惆怅。
  • 梨花寒食到得锦宫城:寒食节时梨花盛开,美丽如锦宫城,暗喻着美好事物虽易逝却依然值得珍惜。
  1.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的“小院”、“画帘”、“碧云”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情绪。
  • 艺术风格:文廷式的这首词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音韵和谐,流畅自然,展现了宋词的典型特点。他的这首《临江仙》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这首词以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词藻被后世誉为佳作。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人和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影响: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之一,文廷式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对研究清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词创作于壬午年(公元1822年),当时文廷式在广州任职。
  • 创作环境: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文人,文廷式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临江仙 春思(壬午)》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好景象的词作,更是文廷式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生命、自然与情感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