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三首 其三

阖闾城边月照人,真娘墓上草鳞鳞。
英雄儿女皆尘土,忍放香醪不入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枝歌三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黄淳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黄淳耀(1605~1645),明代著名抗清英雄,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人,因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
    阖闾城边月照人,真娘墓上草鳞鳞。
    英雄儿女皆尘土,忍放香醪不入唇。

  2. 诗中意境

  • 阖闾城边月照人: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景象,城墙、月亮以及城边的人影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 真娘墓上草鳞鳞:通过“真娘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一种缅怀,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 英雄儿女皆尘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哀叹,认为即使是英雄豪杰,最终也难逃一死,成为尘埃。
  • 忍放香醪不入唇: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悲壮的情感,英雄虽逝,但酒却未能消愁,反而更添悲凉。
  1. 艺术手法
  • 对比映衬:通过对“真娘墓”的描写,与“阖闾城边月照人”形成对比,使得画面更具深度,同时也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 象征寓意:诗中的“真娘”可能是对历史上某位贤妃或忠臣的纪念,通过对其墓地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1. 文化价值
  • 《竹枝歌三首 其三》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1. 后世影响
  • 黄淳耀的《竹枝歌三首 其三》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明代,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黄淳耀的《竹枝歌三首 其三》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明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