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己酉岁九月九日

晨风鴥北林,好音时一交。
听之忽不乐,庭柯已秋凋。
搔首望蓟邱,策马欲登高。
终风卷虫沙,万里曀璇霄。
沈叹自骚屑,斗酒蠲烦劳。
酒半生清悲,焚我肠胃焦。
遥遥知此心,独有五柳陶。
浮名弃之去,千载同今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409年重阳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是苏轼在重阳节所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抒情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中“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一句开篇即点明了时序之变迁,同时表达了一种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随后诗句如“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後凋”,则通过黄花与草中的实物对比,突出了自然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还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例如,诗中的“香余白露乾,色映青松高”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远、脱俗的意境。而“持我万家春,一酬五柳陶”则表达了诗人以文会友、传承文化的愿景。这种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把握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反思。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不仅作为苏轼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因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本。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古典文学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