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日再叠前韵

旧贫长恋子云居,不与门庭共扫除。
风飐帏灯蕉破后,雨飞药院草生初。
看多世变如春梦,忆到诗篇似误书。
剩有清愁消未尽,日长一线倍踌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至日再叠前韵》是明朝黄淳耀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黄淳耀:明代文人,字孟升,号陶庵,浙江嘉兴人。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黄淳耀的诗文多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个人情怀,其中《长至日再叠前韵》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原文展示
  • 《长至日再叠前韵》全文如下:
    静中观物悟乘除,蚤向山间赋遂初。
    岁纪不知成老大,生涯安用慕嬴余。
    支持门户承先训,劝课儿童理旧书。
    至乐底须歌鼓吹,春来长日笑颜舒。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长至日再叠前韵》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的“静中观物”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视角,而“至乐底须歌鼓吹”则揭示了生活中简单快乐的重要性。
  • 语言优美: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既表达了情感也传递了思想。
  • 情感丰富:从“岁纪不知成老大,生涯安用慕嬴余”可以看出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动人,引人深思。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明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势日益衰微,文人墨客常常借诗抒情,表达他们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有志于仕途但屡试不第的文人,黄淳耀在诗中可能也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个人理想受挫的复杂情感。
  1. 文学意义
  • 反映时代:《长至日再叠前韵》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态度。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末清初社会风貌的独特视角。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黄淳耀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长至日再叠前韵》的全面介绍,可以发现,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黄淳耀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