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

芳苞戢戢日迟迟,绝徼谁移富贵姿。
倚遍曲栏心自语,看花须看未开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文如下:芳苞戢戢日迟迟,绝徼谁移富贵姿。倚遍曲栏心自语,看花须看未开时。《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牡丹未开放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还通过其精巧的结构与丰富的内涵,赋予了这首诗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从诗作的内容来看,《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描绘了牡丹花尚未盛开的景象。“芳苞戢戢日迟迟”,形象地刻画了牡丹花瓣闭合,如同含苞待放的娇嫩状态;“绝徼谁移富贵姿”,则暗示了牡丹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拥有一种超越寻常的、令人羡慕的富贵气质。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从结构上看,该诗采用了严整的结构形式,符合古诗的格律要求。前四句绘形,描绘了牡丹花瓣尚未张开的静态美,后四句写神,则捕捉到了牡丹花尚未盛开时所蕴含的生命力与希望。这种前后呼应的结构安排,使得全诗浑然一体,更加凸显了牡丹尚未开放时的神秘与期待。

从主题思想来看,《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不仅仅是对牡丹未开放形态的描述,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美好事物的敬畏之情。通过对牡丹未开放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保持敬畏和珍惜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从文化背景上来说,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富贵与繁荣。在明代,牡丹文化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通过《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黄忠不仅展现了他对这一传统题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人文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

《龙里馆牡丹未开戏咏》不仅是明代诗人黄衷对牡丹未开放状态下美丽形态的艺术再现,也是其对生命、自然和美好事物深刻理解与感悟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