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松行

心谒衡宫久已斋,天灵为我扫阴霾。
倾翻谷节三朝雨,洗净松行廿里街。
更喜沙堤缘白石,何妨布袜曳青鞋。
行行看到南峰顶,一荡胸中万古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松行》是明代诗人黄润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松林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热爱。

下面将详细介绍《入松行》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黄润玉,明代文人,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入松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

  2. 作品原文:《入松行》全文如下:
    心谒衡宫久已斋,天灵为我扫阴霾。倾翻谷节三朝雨,洗净松行廿里街。更喜沙堤缘白石,何妨布袜曳青鞋。行行看到南峰顶,一荡胸中万古怀。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林中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心谒衡宫久已斋”暗示了诗人在精神上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而“天灵为我扫阴霾”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整首诗贯穿着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4. 创作背景与影响:关于创作背景,由于缺乏直接资料,我们无法精确了解黄润玉创作此诗的具体环境或历史背景。然而,从诗中流露出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或居住在松林附近的地方时。这种对松林景色的描绘,很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或对松林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有关。至于影响,《入松行》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入松行》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作品,它更是一幅展现明代文人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艺术画卷。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窥见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超越世俗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