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同里闬,只隔数家居。
无日不相见,有时还寄书。
开尊呼共饮,得句问何如。
自作长干客,别来三月馀。
寄朱宸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朱宸卿》是明代诗人黄习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诗句,描绘了作者与好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彼此间频繁的书信往来。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为明代的文人,黄习远在创作《寄朱宸卿》时,必然是在与朱宸卿的交往中积累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的积累促使他想要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因此才有了这首流传至今的作品。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应是在黄习远与朱宸卿有较长时间的交往后完成的。
其次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寄朱宸卿》共包含八行诗句,内容如下:
- “与君同里闬,只隔数家居。” 表达了两人尽管身处异地,却如同邻里一般亲近的情感。
- “无日不相见,有时还寄书。” 展现了他们虽不能常聚,但书信往来成为维系友情的主要方式。
- “开尊呼共饮,得句问何如。” 描述了他们在闲暇时会聚在一起,共同饮酒并交流诗文的情景。
- “自作长干客,别来三月馀。” 则透露出诗人因公务或其他原因远离家乡,与朱宸卿的见面变得稀少。
再次深入到诗歌的艺术特色方面。从艺术手法上看,黄习远运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严整、韵律和谐,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文学形式的追求和尊崇。此外,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而富有情感,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谊。例如“无日不相见”中的“无日”两字,表达了作者对朱宸卿的殷切期盼和思念之情;“问何如”则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文学交流。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明朝这个文人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文人之间以诗会友、以文传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黄习远与朱宸卿之间的频繁书信往来和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个人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文人群体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取向。
《寄朱宸卿》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可以感受到文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