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常苦长,曦晷常苦短。
凄风日以急,归期日以缓。
明发方戒途,须臾雪花满。
寒鸦噪屋角,门外人迹罕。
欲把掌中杯,羁孤无酒伴。
去住各有时,吟啸自萧散。
寓潞河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潞河驿》是明代诗人黄凤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该作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还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文人的孤独与无奈。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黄凤翔,号仪庭,明福建晋江人,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后历任礼部右侍郎等职,其一生多有建树,但最终未能施展才华,晚年以《泉州府志》、《田亭草》留名。
创作背景:《寓潞河驿》的创作背景复杂,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遭遇和生活境遇。作为一位曾直言不讳、敢于抗争的官员,黄凤翔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挫折,最终选择隐退。他的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政治色彩,这首诗也不例外,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品原文:客路常苦长,曦晷常苦短。凄风日以急,归期日以缓。明发方戒途,须臾雪花满。寒鸦噪屋角,门外人迹罕。欲把掌中杯,羁孤无酒伴。去住各有时,吟啸自萧散。
主题内容:整首诗歌通过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如“凄风日以急”表现了冬日的寒冷与急促;“门外人迹罕”则反映了旅途中行人稀少,增添了一种荒凉感;而“寒鸦噪屋角”则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意象运用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失落的画面。同时,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归期日以缓”与“雪满”的对比,以及“无酒伴”与“吟啸自萧散”的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寓潞河驿》不仅是黄凤翔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动荡、政治迫害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