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元夜

水国明鳌火,烟花接凤城。
绝怜今夜酒,空复异乡情。
宝马嘶尘度,银蟾倚树明。
客愁无处看,况乃管弦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潞河元夜》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作者介绍
  • 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泰泉先生,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进士出身,曾历任编修、佥事、学政等职。因母亲生病辞官而归,最终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在政治生涯中,黄佐曾担任翰林编修,并掌南京国子祭酒等要职。然而,由于政治斗争,他被弹劾罢官,后弃官归隐。其著作丰富,包括《论学书》《乐典》以及《泰泉集》等多部作品。
  1. 诗作原文与赏析
  • “水国明鳌火,烟花接凤城。”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夜景,如同凤凰城的烟花照亮了整个水国,象征着繁华和热闹。
  • “绝怜今夜酒,空复异乡情。”表达了诗人对今晚美酒的珍惜以及对异乡生活的感怀。这里的“异乡情”反映了一种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宝马嘶尘度,银蟾倚树明。”形象地描绘了马儿驰骋而过的场景和明亮的月光映照下的树影。
  • “客愁无处看,况乃管弦声。”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感到的寂寞和无助,再加上音乐的渲染,更增添了他的愁绪。

《潞河元夜》是黄佐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寂与感慨,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