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顷寒潭依古寺,隔林风景树苍苍。
天连野水平桥绿,云度溪阴拂袂凉。
飞阁层层悬鸟路,晴沙浅浅没鱼床。
由来此地春偏好,两岸蘼芜缀夕阳。
泛白龙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白龙潭》是明代诗人冯行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冯行可,字道卿,号敕斋,出生于明松江府华亭,官至应天府通判。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文人,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
诗歌原文:
百顷寒潭依古寺,隔林风景树苍苍。
天连野水平桥绿,云度溪阴拂袂凉。
飞阁层层悬鸟路,晴沙浅浅没鱼床。
由来此地春偏好,两岸蘼芜缀夕阳。诗歌赏析:
景色描写:《泛白龙潭》中,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白龙潭的自然环境,从“百顷寒潭依古寺”到“天连野水平桥绿”,再到“云度溪阴拂袂凉”,每一联都生动展现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水之间。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超脱尘世的意境。特别是最后两句“由来此地春偏好,两岸蘼芜缀夕阳”,不仅表达了对这片水域春天美景的喜爱,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一种豁达理解,展现了一种隐逸的情怀。
- 文化意义:
历史价值:《泛白龙潭》不仅是冯行可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环境与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审美启示:诗歌中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泛白龙潭》让人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 创作背景:
- 冯行可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个特定阶段。作为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诗人,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冯行可很可能被其深深打动,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泛白龙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欢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泛白龙潭》无疑是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