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守关陈司马谅之

碌碌行藏两鬓星,甘心待尽水边亭。
匡时有志迂何补,学道无闻醉未醒。
鄙陋敢知符梦寐,高明误许见仪刑。
眼中好德陈司马,山海茫茫云树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守关陈司马谅之》是明代诗人贺钦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贺钦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与个人情感。贺钦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并融入个人的感悟和哲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2. 作品原文:诗的全文如下:
    > 碌碌行藏两鬓星,甘心待尽水边亭。
    > 匡时有志迂何补,学道无闻醉未醒。
    > 鄙陋敢知符梦寐,高明误许见仪刑。
    > 眼中好德陈司马,山海茫茫云树青。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眼中好德陈司马”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追求与社会期待之间矛盾的反思。贺钦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生活画卷,即在自然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同时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4.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贺钦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营造深远的意境。在《答守关陈司马谅之》中,他通过对山川、云树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引人深思。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内涵,如“甘心待尽水边亭”等句子,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坦然接受,也展示了其精湛的语言功力。
  1. 历史评价:贺钦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评价。尽管他的诗歌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美学追求。

《答守关陈司马谅之》不仅是贺钦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也是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深入理解贺钦的艺术风格,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