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元夕歌

繁星下天为火城,游人沓沓如蚁行。
城头云破月半吐,光向高楼照歌舞。
歌舞入云云不冻,佳气暖烟结春梦。
戚畹香车油壁明,王孙宝马连钱动。
千尺游绳束九逵,纸毬化作红鸳飞。
红鸳拂面金钿落,深闺儿女啼春归。
银河欲没巨风起,万户千门凉色里。
弦管已销信陵宅,月明犹照侯嬴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州元夕歌》,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李梦阳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中期占据了重要地位。
  2. 诗歌原文: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玉馆朱城柳陌斜,宋京灯月散烟花。门外香车若流水,不知青鸟向谁家。四海烟花逢上元,中州行乐竞千门。大江不辨鱼龙戏,珊瑚宝玦是王孙。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夜汴梁的繁华。诗人不仅描述了中山孺子和郑女燕姬精彩的演出,还提到了天上的月光如霜般的美丽,以及街上的车水马龙和人们的笑容。全诗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快乐情绪。
  4.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元宵夜晚。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5. 文化意义:《汴州元夕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盛况的诗,它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梦阳的《汴州元夕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人的认可,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