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八首 其一 辽阳

遥空白浪见玄菟,野遍黄羊草正枯。
最苦辽阳城畔戍,月明清泪下吹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曲八首·其一·辽阳》是明朝董谷创作的一首边塞诗

董谷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时代背景:董谷(约公元1392年—约公元1470年),字孟扬,号东篱,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其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董谷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 文学贡献:董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最为著称。他的许多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塞上曲八首·其一·辽阳》原文如下:“最苦辽阳城下戍,月明清泪下吹芦。”这句诗通过“最苦”表达了诗人对辽阳城下戍边生活的艰苦感受;“月明清泪下吹芦”则描绘了夜晚清冷月光下,士兵们吹奏芦管,泪水滴落的情景,体现了戍边士兵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状态。
  • 注释:这首诗反映了明初边塞的军事生活和士兵的情感世界。诗中的“辽阳”指的是当时明朝边境的一个重要城镇,也是这首诗的地点背景。
  • 译文:在辽阳城下,最痛苦的莫过于驻守在此的士兵。他们常常是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里,听着风吹过芦苇的声音,泪水无声地滑落。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戍边士兵在艰苦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其中,“最苦辽阳城下戍”直接表达了戍边士兵的艰难处境;“月明清泪下吹芦”则通过夜晚的寂静和吹芦声,传达了他们的孤独和辛酸。
  • 艺术特色:董谷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捕捉和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塞上曲八首·其一·辽阳》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形式上也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塞上曲八首·其一·辽阳》不仅是董谷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所传达的社会价值和情感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