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诗六首 其五

公子将归雁,幽娥不带花。
愿言速成茧,鸣鴂事青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蚕诗六首·其五》是明朝董谷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的关心,还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董谷:明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蚕诗六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1. 原文节选
  • 以下是《蚕诗六首·其五》的原文摘录,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蚕的辛勤劳作的感慨以及对农业社会结构的反思。
蚕丝生来自辛苦,织成锦缎显华贵。  
人间富贵皆因蚕,何须金玉堆满屋。  
  • 该诗通过对比“辛苦”与“华贵”,突出了劳动的价值。诗中的“何须金玉堆满屋”反映了作者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1. 艺术风格
  • 五言绝句:这是《蚕诗六首·其五》的体裁,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这种形式的短小精悍使得读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理解诗歌的核心内容。
  • 押词韵:在古代诗词中,押同韵是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这有助于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1. 思想内涵
  • 劳动赞美:《蚕诗六首·其五》通过对蚕丝生产过程的描述,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努力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勤劳”和“辛苦”反映了作者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可。
  • 社会批判与反思:诗中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批判。通过强调“人间富贵皆因蚕”,诗人可能暗示了财富的不公和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 哲学思考:诗中的“何须金玉堆满屋”反映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即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拥有,而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朝的作品,《蚕诗六首·其五》为研究那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 文化价值:这首诗反映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如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等,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蚕诗六首·其五》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尊重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