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悬空寺

一宿悬空寺,浑忘万事忉。
榻高人影绝,山静水声号。
明灯心觉悟,清磬逐尘浇。
禅堂偏梦稳,何日解征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悬空寺》是明代诗人董学的一首作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董学,字愚斋,明朝杭州府海宁人。他于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由行人擢升为御史,出巡宣大、畿辅等处。他的政绩得到了时人的称赞,有“廉御史”之称。然而,董学在任期内不幸逝世,未能为后人留下更多记载。
  2. 创作背景:董学游历至悬空寺之际,正值他的人生旅途中一个转折点。这座寺庙坐落于高山之巅,其险峻的地形和空灵的美景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感受。董学以悬空寺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宗教之美的崇敬之情。
  3. 诗歌原文:《题悬空寺》全诗如下:一宿悬空寺,浑忘万事忉。榻高人影绝,山静水声号。明灯心觉悟,清磬逐尘浇。禅堂偏梦稳,何日解征轺。
  4. 文学赏析:首联“一宿悬空寺,浑忘万事忉”描绘了诗人短暂停留后的心境转变,从繁忙世务的纷扰中抽离出来,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平静。颔联“萝月风钟”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内在氛围。颈联“梵音老龙”则将宗教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饱满。尾联“禅堂偏梦稳”,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安定感。
  5.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董学的用词考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题悬空寺》不仅是董学个人旅行体验的记录,也是他对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的结晶。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修养,还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