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炊

绿烟微竹里,红叶到窗前。
邻舍晨炊动,鸣禽乔树巅。
误疑身共弃,是否偓耶钱。
还问山妻道,胡麻熟好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炊》是明代董大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独特地位,而且其艺术表现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才情和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感受。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信息对理解诗歌内涵至关重要。董大晟,字扬明,有啸庐集。他的生平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明代,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董大晟通过其作品《晓炊》传达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

从文学角度来看,《晓炊》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形式规范、音韵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征。五言律诗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这种严格的结构有助于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晓炊》中的意象和用词都富有象征意义,如“绿烟微竹里”,“红叶到窗前”,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还隐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歌中的一些词汇如“邻舍晨炊动”、“鸣禽乔树巅”等,都是对日常生活中简单而平凡的场景的描绘。

《晓炊》不仅是一首诗,它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氛围。董大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情感的抒发,使得《晓炊》成为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

《晓炊》作为明代董大晟的一首五言律诗,不仅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