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晓行

揽衣中夜起,秣马早鸣鞭。
残月不照地,明星犹在天。
出门频问晓,历涧暗闻泉。
翳翳东林外,山云杂陇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晓行》是明代诗人万虞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山中晓行》的作者是万虞恺,字元实,号静乐居士,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隆庆元年。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万虞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教育家,他的文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揽衣中夜起,秣马早鸣鞭。残月不照地,明星犹在天。出门频问晓,历涧暗闻泉。翳翳东林外,山云杂陇烟。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捕捉了自然界中清晨的景象。首句“揽衣中夜起”描绘了诗人因晨光乍现而起的情景;“秣马早鸣鞭”则展现了他对即将开始的旅程的准备。接下来的两句“残月不照地,明星犹在天”通过对比,表达了黎明时分天空的变化。第三、四句“出门频问晓,历涧暗闻泉”进一步描述了他出门寻找早晨第一缕阳光的心情以及沿途的自然美景。最后一句“翳翳东林外,山云杂陇烟”以朦胧的山景收尾,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3. 诗歌鉴赏:《山中晓行》以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哲思。它通过对清晨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诗歌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山中晓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