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作

燕子矶前风满台,倦飞高鸟识归来。
波漂云影江心渡,帆带山光寺外回。
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
乡关日暮犹堪指,北极恩深首重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子矶作》是明代诗人万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燕子矶的壮丽景色,而且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从诗歌本身来看,《燕子矶作》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并且有其独特的韵律美感。万表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倦飞高鸟”、“波漂云影”、“衰颜难驻”等,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还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得整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同时,万表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从万表的生平来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他曾任漕运总兵、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书等职,对于国家河运系统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来源。同时,他的医学背景使他能够关注民生,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对《燕子矶作》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词艺术,还可以了解到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燕子矶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中国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此类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描写山水之美,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这类作品往往也承载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追求。

《燕子矶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应该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此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