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 除夕二首 其二

解甲归来日已西,只宜酣睡学希夷。
诗书有癖时舒卷,花鸟多情任品题。
守岁不嫌良夜永,入春应喜寿星齐。
儿孙欢饮醺匕醉,笑看山童戏画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子除夕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万盛所作,该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夜的宁静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万盛作为明代文人,其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明·万盛,解甲归来日已西,只宜酣睡学希夷。诗书有癖时舒卷,花鸟多情任品题。守岁不嫌良夜永,入春应喜寿星齐。
  2. 诗歌解析
  • 解甲归来日已西:描述了一个退役归乡的人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平静。
  • 只宜酣睡学希夷: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希夷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此句可能暗示了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志。
  • 诗书有癖时舒卷:指喜欢阅读诗歌和书籍,享受文学带来的愉悦。
  • 花鸟多情任品题:赞美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守岁不嫌良夜永:强调守岁的习俗给夜晚增添了无限乐趣。
  • 入春应喜寿星齐:寓意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吉祥和长寿。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明朝,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辈出的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往往通过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 文学流派:万盛的文学作品属于明朝的“公安派”或“竟陵派”,这两个文学流派都强调个性的表达和艺术的创新。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创新风格。
  1. 诗歌特点
  • 抒情性: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 意境深远:通过描写节日的热闹与平静、老去与新生等对比,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富有哲思的意境。
  1. 艺术表现
  • 语言运用: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富含韵味。诗人善于用词造句,使得诗歌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又具有现代感。
  • 意象选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火把”、“爆竹声”、“金荷盏”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1. 思想内涵
  • 人生哲学: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他主张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同时也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
  • 道德观念:诗人在作品中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道德观念,这在当时的文人中是一种普遍的追求。
  1. 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这首《壬子除夕二首·其二》不仅是诗人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出现,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许多文人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述,认为它是明代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壬子除夕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