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钩勒竹四首 其二

汉女挟湘妃,霓旌导羽衣。
夜深风露下,却跨白鸾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钩勒竹四首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童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湘妃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洪武时被征入书馆,并与宋濂、姚广孝等文人相唱和。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后因罪被处死。童冀的作品流传至今,其中《题钩勒竹四首》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2. 诗句解析:诗中的“汉女挟湘妃,霓旌导羽衣”描绘了一幅汉代女子手持湘妃的形象,她身披霓虹般的旌旗,穿着羽毛般的衣服,充满了神秘色彩。紧接着“夜深风露下,却跨白鸾归”表达了在深夜时分,湘妃结束了她的旅途,骑着白鸾回到了自己的国度。
  3. 艺术特色: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幽美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童冀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历史背景:《题钩勒竹四首》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
  6. 后世影响:尽管童冀在明朝末年因罪被处死,但他的作品仍然受到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许多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题钩勒竹四首 其二》不仅是童冀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