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早行

茅店鸡声落月孤,车声催我上征途。
裹裳犹讶刀侵指,拂面不知冰在须。
草屋几家门尚掩,野桥何处酒堪沽。
却思曩岁禅房宿,日上山窗正拥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天早行》是明代诗人童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霜天早行》是明代诗人童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童冀,字中州,明浙江金华人,洪武时期入书馆,与宋濂、姚广孝等相唱和。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以罪死。著有《尚絅斋集》。
  1. 诗歌原文
    茅店鸡声落月孤,车声催我上征途。
    裹裳犹讶刀侵指,拂面不知冰在须。
    草屋几家门尚掩,野桥何处酒堪沽。
    却思曩岁禅房宿,日上山窗正拥炉。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没有直接出现“早”字,而是通过多种意象组合,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山野早行的图景,道出了人生旅途中的苦旅者和游子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语言明净,结构缜密,含蓄有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长安的深深思念。
  • 情感真挚:诗中通过对早春时节、寒夜、荒郊野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特别是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了高潮。

《霜天早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厚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