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武昌吴广文二首 其二

春风舣棹楚王城,曾向萧斋听雨声。
临水忽惊头并白,看山误喜眼犹明。
愁来无复轩裳梦,老去难忘儿女情。
最忆故园春事动,石田茅屋要寻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武昌吴广文二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童冀的作品。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春风舣棹楚王城,曾向萧斋听雨声。
    临水忽惊头并白,看山误喜眼犹明。
    愁来无复轩裳梦,老去难忘儿女情。
    最忆故园春事动,石田茅屋要寻盟。

  2. 诗意解析

  • 春风舣棹楚王城:描述作者来到武昌时,乘船靠近楚王城的情景。
  • 曾向萧斋听雨声:在萧斋中静听雨声,感受自然的声音与心境的交融。
  • 临水忽惊头并白:看到水面上的涟漪,突然感到自己的头发变得稀疏。
  • 看山误喜眼犹明:在观赏山景时,因为眼睛尚且明亮而误以为自己还年轻。
  • 愁来无复轩裳梦:忧愁之时,不再有华丽的衣裳和飘逸的梦想。
  • 老去难忘儿女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子女的思念之情愈发深刻。
  • 最忆故园春事动:最为怀念的是故乡春天的生机勃勃。
  • 石田茅屋要寻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简朴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通过“春风”、“柳青青”、“萧斋”、“雨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柳青青好在不”、“头并白”、“眼犹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 地域特色:武昌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 个人经历:童冀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其个人经历也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影响。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美丽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