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尽忠池拜余忠宣公墓

荒池斜日暝云阴,独立空山泪满襟。
遗老能言当日事,寒泉犹照死时心。
百年妻子皆鱼腹,一代山河竟陆沉。
故国春风又芳草,秪应遗恨九原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尽忠池拜余忠宣公墓》是明朝童冀的作品,通过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童冀:明朝浙江金华人,字中州,洪武时被征入书馆。
  • 生平经历:与宋濂、姚广孝等人相唱和,出为全州教。
  1. 作品原文
  • 荒池斜日暝云阴,独立空山泪满襟。
  • 遗老能言当日事,寒泉犹照死时心。
  • 百年妻子皆鱼腹,一代山河竟陆沉。
  • 故国春风又芳草,秪应遗恨九原深。
  1. 主题思想
  • 历史感慨:通过对“余忠宣公墓”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
  • 家国情怀: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忠诚与忧虑,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荒池斜日、独立空山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1. 现代启示
  • 历史警示:诗人通过描述国家的衰落,提醒现代人要有历史的警觉性,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发展。
  • 民族自强:诗中的家国情怀鼓励人们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强盛贡献力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 个人经历:作为明朝的知识分子,诗人亲身经历了国家兴衰的变迁,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历史和现实。
  1. 文学地位
  • 文学成就:虽然《观尽忠池拜余忠宣公墓》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 研究价值:这首诗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文学和历史背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观尽忠池拜余忠宣公墓》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在国家兴衰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也给予现代人以启示,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