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赓松图韵

山林无分著盘垠,特向舆图为现真。
琥珀长生千岁寿,龙颜不老四时春。
金枝捧日多承荫,玉柱擎天独立身。
大展明堂遥觐处,丹青仿佛见仪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敬赓松图韵》是明代诗人程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程通,字彦亨,明徽州府绩溪人。他生于洪武二十三年,是明朝的一位举人。程通在建文初年随辽王南归京师,曾上封事陈备御策,后进左长史。永乐初年,他又随辽王徙荆州。但不久,他因上封事而被逮捕下狱,最终不幸以死告终。
  2. 作品原文:《敬赓松图韵》全文如下:“山林无分著盘垠,特向舆图为现真。琥珀长生千岁寿,龙颜不老四时春。金枝捧日多承荫,玉柱擎天独立身。大展明堂遥觐处,丹青彷佛见仪神。”。
  3. 主题内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的景仰与赞颂。“琥珀长生千岁寿”,“龙颜不老四时春”两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松树比作长寿和永恒的化身,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不拔和永恒生命力。同时,“金枝捧日多承荫”,“玉柱擎天独立身”两句,则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独立的精神。
  4.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七言律的形式,结构严谨,音律和谐。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松树精神特质的认同。
  5.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敬赓松图韵》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和对松树文化的深厚情感。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敬赓松图韵》不仅是明代诗人程通的作品,更是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