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堂晚眺

渺望复何极,不分芳草汀。
晚钟松外度,斜日阁中冥。
山影粘天白,溪流拂岸青。
开胸纳此境,诸佛共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远堂晚眺》是明代诗人汤传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平远堂晚眺》的作者是汤传楹,字子翰,改字卿谋,明苏州府吴县人,工于词曲,有《湘中草》。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创作背景:《平远堂晚眺》的创作背景是汤传楹晚年归隐苏州期间所写,通过对平远堂晚景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3. 作品原文:《平远堂晚眺》全文如下:“渺望复何极,不分芳草汀。晚钟松外度,斜日阁中冥。山影粘天白,溪流拂岸青。”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汤传楹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4.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平远堂晚眺》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之一。
  5. 后世影响:《平远堂晚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人广泛传颂。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研究古代诗歌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6. 鉴赏分析:《平远堂晚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平远堂晚眺》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