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至日

日临南至阳潜复,云物呈祥总可书。
海上巳平新战伐,山中堪狎旧樵渔。
揆才袜线惭终琐,测景驹檐觉渐舒。
酩酊即须酬令节,芳樽浮醁莫教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至日》是明代诗人汤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介绍此文学作品:

  1. 作者信息
  • 汤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重。以岁贡授崇德县丞,迁唐王府奉祀。其创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1. 作品原文
  • 原文:日临南至阳潜复,云物呈祥总可书。 海上巳平新战伐,山中堪狎旧樵渔。 揆才袜线惭终琐,测景驹檐觉渐舒。 酩酊即须酬令节,芳樽浮醁莫教虚。
  1. 主题内涵
  • 社会政治:诗歌中的“海上巳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军事行动或冲突的结束,而“山中堪狎旧樵渔”反映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 自然描写:“云物呈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祥瑞现象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
  • 个人情感:通过使用如“酩酊即须酬令节”等表达方式,反映出诗人在特定节日或是庆祝时刻的愉悦心情以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庚子至日》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