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秋夜四首 其二

琐窗珠箔暖云低,雪色屏风画竹技。
对客不知天向夕,几回烧烛了残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蓟门秋夜四首 其二》是明朝文人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蓟门的感慨以及个人经历,展现了一种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背景
  • 于慎行,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恭止,号南濠,又号东林逸史,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历史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多涉及时事政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 诗歌原文
  •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1. 诗歌赏析
  •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唐朝时期的边疆政策和军事行动的肯定。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对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政策,开拓了广阔的边疆地区。
  •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描述了边戍的士兵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不再像过去那样忍受饥饿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这反映了唐政府对边防士兵的重视以及对改善士兵生活条件的投入。
  •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诗人站在关亭之上,放眼望去,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里的“关亭”可能指的是边境上的哨站或堡垒,而“一望”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最后一句“吾欲泪沾臆”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蓟门秋夜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