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曲 其一

昨自建州来,侨住青溪北。
纷纷白皙郎,群趋愿相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溪曲》是清代诗人李敬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思绪与感慨。以下是对《青溪曲》的介绍:

  1. 创作背景:《青溪曲》创作于清顺治四年,此时李敬刚刚中进士,被任命为行人,后升监察御史,巡按湖广,期间有惠政,累迁至刑部侍郎。在政治生涯的同时,他亦注重文学创作和研究,以白沙、定山为宗,工诗文。《青溪曲》即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一。

  2. 诗歌原文:十里青溪半藕花,亭台相向夕阳斜。小姑不解伤心事,夜夜月明来浣纱。

  3. 诗歌赏析:《青溪曲》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首联“十里青溪半藕花,亭台相向夕阳斜”,通过“十里青溪”和“半藕花”两个意象,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生机勃勃的水道,而“亭台相向夕阳斜”则展现了夕阳下亭台相映成趣的静谧景象。此联不仅形象生动,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颔联“小姑不解伤心事,夜夜月明来浣纱”,进一步描绘了小姑的形象,她的不解与悲伤被夜晚月光下的浣纱场景所衬托,增添了一层凄美与哀愁。尾联“夜夜月明来浣纱”,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小姑无法排解内心忧伤,只能借由月光下浣纱的动作来寄托哀思的情景。

《青溪曲》不仅是一首描绘景物的诗作,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它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其内心深处对于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