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辞五首 其二

斑骓戏赤岸,羌笛手中吹。
可怜道上柳,送尽路旁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杨柳歌辞五首·其二》是北朝时期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2. 主题内容:《折杨柳歌辞五首·其二》的主题围绕着征人在离别时与情人之间互赠的深情与无奈。诗中的“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描绘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男子送行者因无法握住柳枝而感到的失落。“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离别的情绪,通过吹笛子来表达内心的忧愁和思念之情。“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能够为即将离去的亲人提供一些帮助或慰藉。整首诗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亲情的依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

  3. 历史背景:此组诗创作于北朝时期,具体作者不详。《折杨柳歌辞五首·其二》作为其中的一首,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离别场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爱情、友情的珍视。在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社会价值,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折杨柳歌辞五首·其二》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首古诗不仅仅是对离别场景的艺术再现,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