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高座涌支提,俯瞰恒沙月满溪。
大壑楼台生广漠,中峰日月隐危梯。
应随宝筏超穷劫,不借飞车问指迷。
莫讶山风偏撼阁,蛟龙深夜捧璇题。
登云岫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登云岫·其二》的文学魅力
当我翻开《登云岫·其二》,首先被其深邃且充满哲理的内涵深深吸引。彭孙贻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透露出他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在明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与哲学思想的反映。
诗中“花宫高座涌支提,俯瞰恒沙月满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面,通过使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诗人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佛教中的宇宙观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宏大视角。这种视角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理解。
再如,“大壑楼台生广漠,中峰日月隐危梯。”这里的“大壑楼台”可能象征着人类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而“中峰日月隐危梯”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时,保持一种淡定与从容的心态。
诗中多次提到的“山风”、“夜归”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们如同诗人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诗人对生活、对宇宙的感悟和思索。
《登云岫·其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了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主题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自我与自然,以及理解生命真谛的视角。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深思。